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学工动态

学工动态

首页 > 学工动态 > 正文

四百师生学急救 校园织密护生网---我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

发布者:黄晶晶  时间:2025-05-30 16:28:19  浏览:

“1001、1002、1003…… 确认无自主呼吸,立即启动胸外按压!”5月18日,我校多功能厅内,400余名师生正紧张进行心肺复苏实操演练。这场以“守护生命‘救’在身边”为主题的应急救护培训,通过“理论+实践+考核”三位一体模式,为校园安全筑牢生命防线。

一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 构建全链条培训体系

为落实“健康中国 2030”行动要求,我校于5月分批开展应急救援培训,学工安保处联合护理学院组建专家团队,针对校园人员密集场景设计课程体系。18日集中培训中,二级学院党支部书记书记全体辅导员、行政骨干及全校班长体育委员组成首批受训队伍,系统学习CPR 核心技能与AED操作规范。“从‘等120’到‘救在身边’,这是校园安全理念的重要升级。”

二、沉浸式实战教学 破解“知易行难”困境

“按压深度必须达到5厘米,频率保持100-120/分钟” 护理学院肖启康老师边演示边纠正动作,模拟人胸口的压力反馈装置实时显示操作规范度。参训人员分组进行“评估环境-判断意识-呼救-CPR-AED 除颤”全流程演练,在“施救者”“调度员”“伤者”角色轮换中掌握团队协作要点。针对部分教职工按压力度不足问题,导师团队采用“一对一肌肉记忆训练法”,通过沙袋加压模拟、高频次重复操作强化标准动作。“原以为AED 像医疗器械般复杂,没想到跟着语音提示就能完成除颤!”医药学院刘国庆主任,手持模拟电极片感慨。

三、双轨考核严把关 400 人全员持证上岗

“急救不仅是技术,更需法律认知支撑。”理论考核环节涵盖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中急救免责条款等内容。实操考核则设置“4分钟黄金时间”标准,要求独立完成从判断到除颤的完整流程,护理学院专家按《初级救护员考核标准》逐项评分。最终全体参训人员通过考核,获颁专业资格证书。人工智能学院王世磊书记展示证书时说:“上周刚用培训所学处理了学生低血糖晕倒事件,现在面对突发状况心里有底了。”

四、三项长效机制 “单点培训”到“全域防护”

“培训不是终点,而是构建校园急救生态的起点。”副校长杨俊在总结会上宣布三项举措:①新增足额AED设备,实现教学楼、宿舍区、操场“百米覆盖”;②组建“急救志愿联盟”,持证教职工每月带领学生开展情景演练;③将急救培训纳入新教师入职必修课,并开设《校园应急救护》公选课。目前首批AED 已在图书馆、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区域安装完毕。

“事后处置”到“事前预防”的转变背后,是我校对 “平安校园”建设的深层思考。当越来越多师生掌握急救技能,那些散布在校园各处的“第一施救者”,正成为守护生命的关键力量。据悉,学校将于秋季学期启动第二轮培训,计划实现教职工持证率100%、学生骨干覆盖率80%的目标。